科技赋能 精细管理 汶上县建筑垃圾治理“微”创新

发布时间: 2025-08-11 14:31 信息来源:济宁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城市建筑垃圾治理是助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去年以来,汶上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多方协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全链条体系等措施,多维度提升我县建筑垃圾“源头管控、中端运输、末端处置、常态化监管”全过程治理精细化水平。

一、源头管控:“码”上知全貌

源头管理是构建建筑垃圾全过程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汶上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严把源头“第一关”,联合住建部门要求所有在建项目严格落实《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回收利用方案》备案制度,并对建筑施工项目创新推行《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回收利用方案》“一码公示”新模式,“一码公示”突破传统公示栏单一展示局限,将《方案》核心内容(工程概况、建筑垃圾排放情况、分类处置情况等)结构化录入二维码生成平台,制作成防水耐损的二维码标识,张贴于项目部施工现场关键点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检查人员仅需手机扫码,即可随时查看方案全文及最新动态,彻底解决旧式公示牌“查阅不便、信息有限、易损难更”问题,真正实现“一码知全貌、扫码即监督”。



二、中端运输:智慧“跑全程”
    为方便居民、商户、单位及时清理产生的建筑垃圾,今年5月份,我县已全面推行建筑(装修)垃圾“产生—运输—处置—部门”电子联单制度,开通了线上预约服务,排放人只需通过“爱山东”APP动动手指,即可“一键下单”轻松预约上门清运,足不出户解决难题。另外,全县所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均已安装定位设备并纳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监管,对运输路线、车辆状态进行全程监控,实现运输过程全链条电子化记录与追踪,有效杜绝了违规运输、乱堆乱放等现象。


三、末端处置:资源“再利用”

我县坚持以资源回收利用为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依托汶上县展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分类处置,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公司设计库容量1.5万立方米,采用“撕碎、振动、滚筛、破碎”处理工艺,配套装修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装修垃圾日处理能力100吨,建筑垃圾日处理能力600吨。企业监控信号同样接入我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终端处置情况的智慧化实时监管,并且每一个申请运输的电子联单均需处置企业确认到场后方可点击完成,确保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链条闭环、处置规范。


四、常态化监管:联动“聚合力”
    建筑垃圾全管理非一日之功,长效保障在于常态化的监督与提升。汶上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不定期联合住建、住房保障、各镇街等部门单位,开展覆盖全链条的联合执法督导行动,从源头减量到运输合规再到终端处置规范,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态势。

从源头严控到运输智管,从终端规范到常态督查,科技赋能正深刻改变着我县建筑垃圾治理格局。我们将持续深化精细管理,运用智能化手段,努力实现建筑垃圾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