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就业压力与民生需求交织,流动摊贩、店铺外摆等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地也相继出台灵活多样的包容性政策,这一转变标志着城市治理理念从“刚性管控”向“柔性服务”的过渡,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流动摊贩与店铺外摆作为基层民生的重要载体,在吸纳就业、便利生活、活跃消费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有关统计,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25亿户,其中约10%-15%为无固定门店的流动摊贩,即约1200万-1800万人;未注册的临时性摆摊者(如早市、夜市兼职人群)或达1000万-2000万人。在这总计超3000万人的流动摊贩群体中,80%为低收入群体或灵活就业者。大量流动摊贩的存在,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和生存,店铺外摆也有效地带来了店铺实际营收的增加,延续或拯救了很多餐饮店铺的生存经营。但与此同时,无序经营导致的市容混乱、交通拥堵、环境破坏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在释放民生活力与维护公共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新时代城市治理的重大课题。
二、当前城市治理现状与明显成效
1、城市管理理念逐渐转变。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人,让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既是城市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尺,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包容和温度。笔者所在的济宁市秉持“温馨服务、温情管理、温和执法”的管理理念,在探索潮汐摊区定点定时管理新模式中成效显著,在城市管理与民生保障间找到很好的平衡。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置115处“潮汐摊区”,共计容纳摊位5300余个。这些摊区主要分布在社区广场绿地、背街小巷、小区周边等区域,通过合理布局,兼顾了市民生活需求与城市管理便利。
2、管理矛盾明显缓解。长期以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猫鼠游戏”式的管理模式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济宁市设置潮汐摊位,为摊贩提供了合法合规的经营场所,从源头上减少了占道经营现象。执法人员从单纯的驱赶者转变为服务者和管理者,通过制定明确的经营规范和管理办法,实现了城市管理由“堵”到“疏”的转变,管理矛盾明显缓解,占道经营类群众投诉量大幅下降,城市管理秩序得到显著提升。
3、就业缓冲作用显著。就业是民生之本,潮汐摊位为失业人员、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低成本、低门槛的就业机会。摊主只需简单的设备和少量资金,就能开启一份小生意。从下岗职工到进城务工人员,许多人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据统计,济宁市潮汐摊位已吸纳数千人就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民生的重要力量,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奋斗的动力。其他城市也通过“临时摊位”“外摆试点”等政策,短期内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安徽淮南设置便民疏导点53处,创造直接就业岗位7000余个;西安市“后备箱集市”自开业以来,沿街商户营业额普遍提升80%-100%,部分摊主日均销售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
4、 消费活力持续提升。潮汐摊位以其丰富多样的商品、亲民实惠的价格,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清晨,新鲜的蔬菜水果摊位前人头攒动;夜晚,小吃、日用品摊位熙熙攘攘,为城市增添了浓郁的商业氛围。地摊经济与周边商铺、商场形成了互补效应,共同拉动了消费增长,激发了城市的经济活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5、 城市烟火气攘攘回归。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潮汐摊位的出现,让城市的大街小巷充满了生活气息,久违的烟火气重新回归。市民不仅能在这里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氛围。相关调查显示,潮汐摊位设立后,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城市不再只是冰冷的钢筋水泥丛林,而是充满人情味和归属感的温暖家园。
三、产生了哪些问题和原因分析
1、产生的问题与困扰。表现为城市秩序和底层民生的交织和冲突。潮汐摊位和店铺外摆带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和安全隐患等方面。
环境卫生方面。部分潮汐摊位收摊后,地面垃圾堆积,油污难以清理,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一些店铺外摆区域,顾客用餐后留下大量垃圾,商家未能及时清理,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
交通秩序方面。潮汐摊位占道经营,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大量摊位聚集在道路两侧,导致道路狭窄,车辆通行困难,群众投诉强烈;店铺外摆占用公共人行道,行人被迫走在慢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上,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经营秩序方面。流动摊点流动性大,多数摊主存在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的情况,难以监管;疏导点地少人多,供不应求,摊主为争摊位,冲突不断;一些店铺外摆存在相互攀比,恶意竞争,如随意扩大占道经营面积、价格欺诈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安全隐患方面。一些潮汐摊位设置简陋,缺乏必要的消防设施;流动摊贩携带液化气瓶,存在火灾隐患;无证经营导致食品安全无法保证;店铺外摆使用的桌椅等物品摆放不规范,晚上容易绊倒行人,造成人身伤害。
2、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城市规划不完善、管理理念转型滞后、监管执法难度大、经营者自律意识不足和市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
从城市规划来看,早期城市规划对商业布局考虑不足,缺乏专门的摊贩经营区域和店铺外摆空间,导致潮汐摊位和店铺外摆只能在现有道路和公共空间中寻找生存空间。
从管理理念来看,部分管理者管理理念滞后,仍顽固存在“重秩序、轻民生”的惯性思维,缺乏对“包容性政策”的系统性理解,存在“被动执行”现象,执行中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循环。
从监管执法来看,潮汐摊位和店铺外摆点多面广,执法人员人数有限,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全方位、全时段监管;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导致监管执法效率低下。
从经营者自律意识来看,部分潮汐摊位摊主和店铺外摆经营者缺乏自律意识,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视城市管理规定和公共利益;一些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违规,把正常的监管执法当成难为自己,并以此作为对抗执法的理由。
从市民环保意识来看,一些市民在享受潮汐摊位和店铺外摆带来的便利时,忽视了环境卫生问题,随意丢弃垃圾,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小压力。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解决潮汐摊位和店铺外摆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科学规划布局、转变城市治理理念、加强监管执法、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
1、在科学规划布局上,城市规划部门应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合理规划潮汐摊位和店铺外摆区域。例如,在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居民区附近,设置专门的潮汐摊位集中经营区,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消防设施,如水电供应、垃圾处理设施等;在符合条件的街道社区,划定店铺外摆区域,明确外摆范围和时间限制。
2、在转变城市治理理念上,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为流动摊贩和店铺外摆“松绑”,这既能增添城市烟火气,满足民生需求,又能激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活力。同时,要科学制定规范措施,明确经营时间、区域和标准,做好服务和监管,实现城市秩序与烟火繁荣的平衡,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与智慧。
3、在加强监管执法上,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明确城管、市监、环保、消防等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对不遵守规范违规经营的潮汐摊位和店铺外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提高违法成本。
4、在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上,通过开展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潮汐摊位摊主和店铺外摆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导经营者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借助行业协会,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5、在加强宣传教育上,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潮汐摊位和店铺外摆的管理规定和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对违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共同维护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和城市烟火气的和谐共存。
潮汐摊位和店铺外摆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既为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如何平衡城市秩序与基层民生,本质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作为管理者,既要摒弃“一刀切”的管控思维,也要避免“放任式”的无序发展。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加强教育、多元参与等多维度的努力,才能实现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城市既有“烟火气”,又有“文明风”,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治理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