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执法分局助推大城管创卫网格化模式

发布时间: 2014-03-18 15:47 浏览次数: 字体:[ ]

  兖州执法局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中,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让市民群众、社会各界了解城管、支持城管、参与城管,确保城市管理难点、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反馈,加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和协调,逐步向“以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为基础,以联动执法机制为手段,以管理重点下移为特点”的大城管创卫网格化模式推进。

  一、探索发展,标本兼治,探索城市管理服务机制

  1、探索横向协调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与建设、规划、公安、交通、商贸等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协调、联动,试行工作函告制度,借助联合执法的强大力量,集中解决违法建设、流动摊点、乱停乱放、渣土漏撒等管理顽疾。积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发挥责任人的自治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高效推进市容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凝聚部门和社会各界合力,把城管工作由城管部门“一家独唱”变为“大家合唱”,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能,更好地服务兖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建立城乡一体化执法机制。推行执法管理重心下移,按照“以区为主负总责、属地管理街道主抓”的模式,协助七个镇街建立了城管执法队伍,并抽调精干力量派驻镇街工作,极大调动了镇街积极性,强化了镇街“守土有责”的城管意识,出现了重视城市管理、加大管理力度的好势头。

  3、深化网格化管理。以区委、区政府划分的36个网格为依托,每个网格明确2-3名执法人员,负责执法局网格创卫工作的落实和与相关镇街、牵头单位的对接、协调,及时协调解决网格中职责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并将36个网格合成5大区域,由局班子成员进行包保。形成了局管“面”、区域管“片”、队员管“格”的管理网络,建立有分有合、富有弹性的内部协调配合机制。

  二、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破解城市服务难题

  1、实施“益民工程”,破解违章停车难题。在城区路沿石以上和公共场所内,继续合理规划增设免费临时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位。由协管员负责劝导市民有序停放,对乱停放行为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加大停乱放查处力度,管 疏并济遏制乱停乱放现象。

   2、实施“还路于民”工程,破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题。坚持堵疏结合、重在疏导的原则,在严管主要道路、严控次要道路、规范避街小巷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个人,选择一些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卫生、不影响群众生活的地方,设立农产品自产自销、季节性瓜果、早点、夜排档、年货等临时疏导点,引导流动小商贩入场经营,做好规范管理。大力推广“引摊入市”管理模式,多方联系有关部门,下发告知书,引导早点、烧烤等饮食摊点入驻鼓楼农贸市场、兴隆农贸市场、五里庄农贸市场、扬州路美食城等。

  3、实施“美化靓化”工程,破解店铺牌匾杂乱问题。根据《兖州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明确了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程序、设置标准,对城区主要街道原有门头广告提档升级,实施“美化靓化”工程,进行特色化设计、高标准设置,使广告尺寸、式样、色彩与周围环境、街景、建筑风格相协调,做到整齐统一,整洁美观,文字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对新设置的门头广告,严把设计关,在充分考虑广告的设置档次、亮化效果的基础上进行审批设置。同时,在一些路段设立一定数目的公益广告,宣传创卫工作和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三、整合资源,多方筹措,保障城市管理服务顺利开展

  1、制度保障。执法局成立五城同创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确保执法局创卫工作高效推进,取得实效。特别是对执法局所在的第3网格,建立局党组成员牵头,责任科室具体落实、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高效完成第3网格创卫任务。

  2、科技保障。引进数字化城管新设备加强执法管理,建立“微平台”,利用局网站、微博等方式,对外发布信息,进行信息咨询和实时举报等,把握舆论的主动权,使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进一步拓展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新渠道,积极探索网络时代走好群众路线的新路子,以“小服务”实现“大作为”。

  3、市民主动参与保障。调动市民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扩大城管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服务中来,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城市管理,拓展城市管理日常监督考核力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群众打造良好的市容环境。(张玉刚  张 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