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提升镇(街)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水平

发布时间: 2020-03-03 10:31 信息来源:济宁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提升镇(街)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水平

——关于任城区仙营街道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是辖区城市管理工作的行政主体,抓好城市管理工作是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任城区仙营街道把握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积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了整洁优美和谐有序辖区市容环境,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历次模拟测评中,成绩居主城区街道前列。近日市城市管理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仙营街道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仙营街道地处我市中心城区,面积3.02平方公里,辖仙营、谢营、东红庙、秦庄、南岱5个社区(村),人口6.3万,是济宁城区金融业发展重点集聚区域,信息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务服务业发展重要板块,是市、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打造首善之区的重点示范街道,城市管理工作的对象和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主要工作经验

(一)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打造协调联动、综合治理工作格局。2015年10月我市城区实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大城管格局,健全完善“重心下移、分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将10条主干道之外的管理权、执法权下放到各区,不断强化各层级城市管理责任。任城区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向15个街道分别派驻综合执法大队。仙营街道强化属地管理,将派驻的综合执法大队与街道城管办合署办公,下设综合执法、物业办、爱卫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垃圾分类办公室、河长办,对辖区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指挥、管理、督导、考核等职能。

仙营街道城管办(综合执法大队)认真履行综合协调职能,定期组织辖区公安交警、派出所、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时研究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经常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为彻底解决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2018年11月份以来,综合执法大队与区交警大队联合开展整治行动。综合执法队员和交警分别负责对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上的违法停车进行摄录取证。综合执法队员采集的信息抄告给交警部门,由交警部门审核认定后,录入交通违法处理系统,实现了综合执法与交警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城市综合治理效率。活动开展以来,共上锁乱停放四轮电动车800余辆,劝导乱停车1万余人次,开出罚单3000余张,拖走违停车辆 20余辆,辖区车辆违规停放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构建长效机制,实施市容常态长效管理。如今漫步在仙营街道街头小巷,明显感觉城市环境发生了明显提升,占道经营、卫生死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的道路和洁净清新的环境,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构建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的新实践。

曾几何时,仙营街道局部区域也存在着一些“治脏不彻底、治乱不到位、治差不明显”的问题,尤其是秦庄农贸市场、汽车北站周边,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陷入了“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2017年1月《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仙营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依据《条例》,与辖区所有沿街商户集中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安装责任牌,在店内明显位置进行公示。为构建全时域全覆盖的监督巡查机制,大队强化网格化执法、错时执法、延时执法,以早7时至9时、中午11时至14时、下午17时至19时三个时段为节点,对流动摊点较多的商铺集中区、市场、医院、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延时管控。依据《条例》,综合执法大队不断加大管理和处罚的力度,对发现的各类占道经营、乱贴乱画、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罚。2017年《条例》实施以来,综合执法大队共开出罚单1181张,罚款38460元,营造了“普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为加强城市管理领域信用管理,仙营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与辖区沿街商户全部签订信用管理承诺书,如今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周边市容环境,讲文明守信用的理念蔚然成风。

(三)提高精细化保洁水平,打造洁净清新人居环境。为提高环卫保洁精细化水平,仙营街道5个社区(村)均成立了物业保洁公司。对辖区20个“三无小区”片区,街道招聘69名保洁人员,委托社区物业保洁公司管理,实现辖区所有居民小区物业保洁全覆盖。街道投入资金40多万,购买洒水车6台、清扫车3台,全部投入居民小区日常保洁工作中,全面推进辖区小区保洁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作业标准化。依据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出台的《城市道路保洁标准化分级管理工作导则》,仙营街道制定了符合辖区实际的环卫保洁标准化体系,委托晓清保洁公司承担辖区21条次干道、背街小巷的垃圾清扫清运任务,实现了辖区道路清扫全覆盖。街道各社区(村)均成立了环境和物业管理办公室,督促辖区物业小区高标准卫生保洁。

2018年1月仙营街道被确定为全市垃圾分类试点。街道垃圾分类试点范围包括仙营、东红庙两个社区。在试点区域设立了两个四分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亭点位,建设二分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亭91座,对于有害垃圾,每个小区均设置了大件有害垃圾收集箱,并在每个楼道设置了有害垃圾收集袋。为引导广大居民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仙营街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同时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居民可以使用积分卡到环保驿站兑换日常用品,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大家纷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垃圾分类的践行员、文明行为的传播员、环境卫生的监督员。目前仙营街道积极推广试点社区经验,辖区5个社区村、47个小区实现了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全覆盖。下一步,仙营街道将积极总结垃圾分类经验,努力为我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仙营样板。

三、通过仙营街道经验对做好当前镇(街)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强化属地管理,开展联合执法,是做好镇(街)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仙营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将综合执法大队和城管办有效融合,强化了城管办在城市管理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使“执法相对集中”和“属地管理”的优势结合起来。综合执法大队(城管办),与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行动,集中攻克了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和餐厨油烟治理等诸多难题。仙营街道在推进城市属地化管理、强化各部门联合联动方面的探索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在当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阶段,各镇(街)应更加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入,建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应积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切实发挥综合执法和专业管理的优势,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密切配合,避免综合执法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城市管理齐抓共管强大合力,攻重点、克难点、创亮点,不断开创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坚持依法管理,构建长效机制,是做好镇(街)城市管理工作的关键。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只有加强科学的常态长效机制建设,才能不断巩固夯实城市管理成果。仙营街道以宣传贯彻落实《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契机,深入开展针对难点顽疾问题的集中整治,强化“门前三包”、依法处罚、信用建设等措施,辖区市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地减少,许多管理的难点如今已成为提升市容环境的新亮点,仙营街道的实践值得借鉴。当前我市各镇(街)应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管理、疏堵结合、公众参与、信用管理等长效工作机制,集中攻克辖区内存在的城市环境难点问题,坚决遏制问题反弹、回潮,努力实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新常态。

(三)实施精细管理,扩大群众参与,是做好镇(街)城市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近年来,仙营街道以长效管理为目标,加大人、财、物投入,持续推进环境卫生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辖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我市各镇(街)也应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依据《济宁市道路保洁标准化分级管理导则》,结合辖区实际,进一步深化保洁措施,细化作业流程,不断提高精细化保洁工作水平。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仙营街道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提高了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营造了全民支持配合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在下步工作中,各镇(街)应更加重视社会动员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进一步社区居民自觉爱护城市环境的意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氛围,全民参与群策群力共同优化辖区环境,为推进镇(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苏建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