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
自2020年10月30日入选全国16个新城建试点城市以来,我市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对上沟通,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新城建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创新城市运行管理体制,建立高端专家智库,实施新城建产业项目,编制完成试点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市级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督导考核体系;与北京华易智美城镇规划研究院合作,成立华易智美新城建济宁研究院,与北京数字政通科技合作共建通济城市治理重点实验室;组建成立山东城市更新建设发展集团,系统谋划实施新城建产业项目,形成新城建试点的“济宁做法”。现将我市新城建试点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新城建试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列入发展规划。2020年11月4日,市政府向住建部呈报《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2021年3月19日,市政府将新城建工作任务列入《济宁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月25日,市委印发《中共济宁市委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积极开展全国新城建试点,加快建成城市运行管理平台。6月10日,组织专家研讨论证《济宁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建立督考机制。2021年3月8日至12日,组织市城市管理局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市委书记林红玉对考察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建立督考机制,加大力度推进。成立市长任主任的市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运管委”)并实体化运作。市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建立定期例会、点评、通报制度,凝聚工作合力,切实发挥市运管委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和督导考核作用,强力推进新城建试点工作。6月30日,研究讨论将新城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分解并科学赋分,督导责任单位推进项目建设。
(三)对接高端智库。4月9日,市政府与北京华易智美城镇规划研究院签署《协同发展济宁新城建战略合作协议》。4月20日,华易智美新城建济宁研究院挂牌成立,系统开展新城建相关政策、技术和产业发展研究;推动创建国家级城市管理标准创新(济宁)基地;推动创办“尼山城市论坛”;研究创新金融模式筹建新城建产业基金,带动多方资金资源联合支持济宁新城建产业发展。
(四)谋划发展路径。4月21日,住建部新城建专家组调研山东公用控股在智慧供水、供暖、排水、供气、污水处理、桥梁建设等产业发展情况,对山东公用控股以“公用产业+基础设施”为驱动,积极参与城乡水务、热电联产、燃气供应、环保科技、建工置业、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构建多极支撑现代产业体系运营模式高度认可,拟作为住建部新城建试点重点关注企业,纳入新城建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市政府研究同意由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设立山东城市更新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6月21日,公司核名通过,6月24日,领取营业执照,注册资金1亿元。形成“1+2+7”的业务格局(即“1设计+2平台+7大系统”):智慧公用规划设计,智慧公用大数据平台、智慧公用公众服务平台,智慧市政系统、智慧水务系统、智慧停车系统、智慧社区系统、智慧管网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慧医疗系统等。通过实施新城建项目,将山东城市更新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成为本地最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五)研究城市治理。市城市管理局与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合作共建“通济城市治理重点实验室”,依托数字政通在信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应用、城市管理应用、城市治理等方面的独特经验和优势,以“通济城市治理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用技术路径催生管理变革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推进济宁城市治理体系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正在编制济宁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进入项目立项阶段;编写《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完成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单位架构设置和测试运行工作,正对接行业应用系统数据,逐步完善网格化城市运管服平台系统功能。
(六)注重城市安全。6月18日,市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邀请北京华易智美城镇规划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有关专家介绍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情况,深刻分析我市当前城市安全运行特别是地下管网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老城区地下市政设施老旧、雨污不分流等突出问题,提出要全面强化城市治理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梳理城市治理风险防控清单,全面开展城市安全运行监测,实施城市体检、推进城市更新。随后交流研讨了我市燃气、桥梁、综合管廊、排水、供水、地面塌陷等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情况,对我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编制了项目建议书。结合济宁市城市安全运行形势,启动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加快推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构建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公用服务产业数字化模型,建立燃气预警、供水漏损、热能平衡等综合管控体系,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着力打造安全、宜居、绿色、韧性城市。6月29日,按照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要求,借鉴合肥市建立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系统经验做法,我市启动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并编制实施方案。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部、省、市协同机制。坚持国家战略统筹地方发展,继续加强与住建部试点办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沟通,及时掌握国家、省相关政策和外地市经验做法,争取上级支持,争取部新城建专家组指导,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建立高位协调的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部门、县区联动,整合已有成果和资源,定期研究试点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督导完成试点任务。
(二)出台政策保障。尽快出台《加快发展新城建实施意见》和《推进新城建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梳理新城建任务,明确实施步骤,落实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将城市运行管理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体系,并赋20分考核权重,制定考核细则,落实考核工作,形成推动新城建试点市建设及产业链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三)多方筹集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成立新城建母基金,打造基金、基地、基业协同体系。筹划一批新城建项目纳入住建部项目库,争取国家政策和国家开发银行支持。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商业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多元化筹措机制。
(四)打造示范项目。争取省、市科研经费支持,吸纳国内知名专家和本地行业领导、专家,组建济宁新城建专家智库,实体化运作新城建济宁研究院,做好新城建顶层设计和项目策划,力争将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库,打造国家级示范项目。
(五)研究济宁模式。支持城市治理重点实验室开展济宁模式研究,结合济宁实际,实施城市体检,开展城市地下市政设施普查,建立完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数据融合、分析研判、闭环处置的运行机制,及时解决城市运行管理问题,提高针对市政基础设施风险隐患的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以网格化为基础,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向智能要效能,进一步探索用AI能力重构市政公共运营体系、城市空间运营体系、社区治理运营体系等城市运营体系,实现“一网统管”的长效运行,让城市变的更智慧,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支持企业发展。由市城市管理局、山东公用控股集团牵头统筹实施好新城建重点项目,由山东城市更新建设发展集团作为我市新城建项目的实施主体,具体承担市政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项目。建立燃气预警、供水漏损、热能平衡等综合管控体系;推进智慧环卫建设、5G和智慧灯杆建设,推行“多杆合一”的多功能智慧灯杆应用;推进桥梁设施智能化改造,安装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等。
力争用3—5年时间,我市新城建试点工作形成“新城建济宁研究院项目策划、城市治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城市更新建设发展集团项目运作、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推进机制,形成千亿级新城建产业规模,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新城建项目,重点建设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着力实现基础数据“一网通联”、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城市服务“一网通办”,努力打造规划立体化、建设智能化、运行安全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体检常态化的智美新济宁。
三、我市新城建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市政基础设施和智慧社区改造等新城建建设领域,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方面还存在明显路径不足。
二是对“突出一体化、全方位、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和现代化”研究不深,未系统建设跨部门多场景协同应用,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不系统。
三是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落后,城市地下市政设施底数不清,城市防汛系统不完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不健全,部分路灯杆锈蚀线路老化等。
四是尚未建立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监测体系,城市运行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隐患。
四、意见建议
(一)出台支持政策。从国家层面研究出台支持新城建项目政策,在项目策划、项目融资、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发展改革、金融监管等,探索财政资金或国家级专项基金支持地方新城建项目的模式。
(二)跟进督导调研。住建部领导对试点城市新城建项目推进工作实地督导调研,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传达国家部委推进新城建工作的决策、思路,通报进展较快试点城市工作开展情况和推进较慢城市存在问题,通过督导调研,了解地方政府对新城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和取得的具体成效。
(三)组织交流学习。对部分地市取得的成绩进行通报、宣传,并组织试点市政府负责同志和承担试点任务的单位领导实地考察、调研、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探索本地发展思路。
(四)创办城市论坛。争取住建部支持,基于济宁新城建成果,汇集国内先进经验,探索以“一网通联”“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为主题的尼山城市高峰论坛,打造济宁新城建品牌,力争将尼山论坛打造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性城市高峰论坛。
济宁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