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城管:柔性执法助推高效服务

发布时间: 2025-03-12 15:17 信息来源:济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规划监察四大队坚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执法理念,深入践行“721”工作法,大力推进柔性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转变理念,柔性执法初显成效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多以刚性手段为主,容易引发矛盾冲突。规划监察四大队主动转变工作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坚持以教育劝导为主要手段。

近日,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某建设项目在仓库各出入口设置固定式雨棚多处,与规划审批方案不一致。面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并没有立即开罚单,而是要求建设单位对雨棚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检测。执法人员认为,虽然雨棚的设置与规划审批方案不一致,但确实有存在必要,且未改变所在建筑物外立面整体布局效果,不会对规划实施产生不利影响。执法人员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允许在符合安全标准和相关要求的情况下,对该雨棚进行保留。

在接到关于某建设项目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的投诉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与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详细调查了解相关情况。经调查,施工单位因工期紧张、施工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施工作业短暂超时,执法人员向施工单位讲解了建筑施工噪声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告知施工的时间限制和噪声排放标准,与施工单位商讨如何在不影响项目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在执法人员的指导和协助下,施工单位重新规划施工时间,避免了夜间噪声敏感时段施工。在后续回访中,投诉人反映噪声扰民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强化措施,柔性执法全面推进

规划监察四大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一是开展法治宣传“三进”行动。深入企业、工地、社区(小区),发放《建设项目批后管理服务法律明白纸》《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知识问答》《致市民群众的一封信》等材料,宣传批后管理和噪声防治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自觉守法观念,鼓励群众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二是开启“三方”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建立项目包保制度、公布包保人员联系方式,创建“德有邻”党建品牌、举办“周五说事”“圆桌一面”活动,推出城管“一码通”便民服务二维码等方式,线上、线下与企业、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企业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既掌握项目建设施工进度,又为企业纾困解难、保障项目顺利建设,既了解群众诉求,又为群众反馈协调、将群企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推行“三不罚”清单制度。制定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再进行处罚,而是通过批评教育、签订承诺书等方式,鼓励相对人主动整改、自我纠错。这种以教育代替处罚的做法,更有利于当事人认识自身行为,从源头上避免同类或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

社会认可,柔性执法赢得赞誉

“柔性执法这种方式真的很好,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法律法规,还帮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让我们能更安心地施工。”某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感慨地说。

柔性执法实施以来,规划监察四大队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反响良好:一方面,城市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违法建设、噪声扰民等行为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执法人员与企业人员、群众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执法工作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许多群众表示,现在的城管执法工作更有人情味了,不再是冷冰冰的管理,而是实实在在的服务。企业也对我们的柔性执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执法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规划监察四大队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时刻关注群众需求,及时解决群众难题,持续深化柔性执法实践,为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作者:(赖传印 王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