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从“源头减量”到“资源化利用”打造全链条城市环保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 2025-09-16 16:50 信息来源:金乡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金乡县聚焦餐厨废弃物处置、建筑垃圾利用、餐饮油烟治理三大核心领域,创新构建“从源头减量到资源化利用”全链条工作法,从餐厨废弃物的“闭环管理”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从餐饮油烟的“智慧监管”到全链条的“制度保障”,以“源头减量”为起点、以“资源化利用”为终点,打造出“政府主导+依法管理+源头把控+专业处置+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金乡模式”。该模式获评2024年度山东省城市管理领域典型工作经验,其经验做法通过全市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全市推广,为新时代城市环保治理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一、源头管控筑根基,餐厨垃圾治理“蹄疾步稳”

金乡县构建起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实现从“无序排放”到“规范处置”的转变。

(一)制度先行,织密责任网络。金乡县率先制定《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城管、市场监管、环保等多部门职责,建立“分管局长包队、队长包片、队员包户”的三级包联机制。通过地毯式摸排,全县960家餐饮商户全部签订管理责任书和收运合同书,签约率达100%,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格局。

(二)科技赋能,实现智能监管。为破解收运监管难题,金乡县免费为餐饮单位配备专用收集容器,收运车辆采用“定时定点+巡回流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餐厨废弃物“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同时,将全流程纳入数字化监管平台,所有签约商户注册“济宁智慧餐厨APP”,通过“一户一码”实现源头产生、收运轨迹、处置结果的全程可追溯,让数据“说话”,让监管“透明”。

(三)考核护航,提升治理效能。金乡县创新考核机制,强化“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建立微信群举报制度,借助“智慧餐厨”小程序实现收运数据“看得清、查得明、管得严”。对收运公司实行“倒扣分”考核,设立中转站统一管理收运车辆,由执法队员担任专职计量员和监督员,确保数据真实、处置规范,以严格考核倒逼责任落地。

二、创新利用拓路径,建筑垃圾治理“变废为宝”

金乡县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探索“管理+执法+利用”三位一体模式,让昔日“建筑垃圾”变身今日“再生资源”。

(一)源头严防,斩断污染链条。金乡县严把施工工地入口关,要求建设工地必须实施路面硬化、安装车辆清洗设备、配备现场保洁人员,杜绝渣土车辆“带泥上路、抛洒遗漏”。严格执行“先报批后运输”制度,对未经审批私自倾倒行为“零容忍”,从源头切断建筑垃圾污染路径。

(二)运输严管,筑牢过程防线。金乡县对渣土运输公司实行准入考核,要求所有公司落实扬尘治理目标,完善车辆信息档案,更新GPS定位系统,实现运输过程动态监控。通过“不冲洗干净不出场、不密闭覆盖不上路”的刚性规定,确保渣土运输“全程规范、全程干净”,并建立信用考核制度,让“失信者受限、守信者畅通”。

(三)资源转化,激活循环动能。金乡县探索实施“建筑垃圾全过程资源化利用项目”,由具备资质的企业投资建设,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全程监管垃圾分类、运输、处置等环节。该项目已纳入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规划,于2023年投产运行,建成后将实现建筑垃圾“变废为砖、变废为材”,年资源化利用率可达90%以上,真正让“城市垃圾”成为“城市矿产”。

三、科技赋能提质效,餐饮油烟治理“云监云管”

金乡县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上线“码上洗”小程序,以“智慧化”破解“监管难”,让油烟污染“无处遁形”。

(一)监管模式“智能化”,实现精准施策。“一码在手,监管无忧。”金乡县为餐饮单位赋码“油烟防治身份证”,执法人员通过“码上洗”小程序全时段在线监管净化设施使用、清洗、排放情况。对不达标商户实时标记、依法查处,对长期达标商户授予“餐饮油烟放心户”标识,实现“精准监管、分类施策”,监管效率提升60%以上。

(二)预警机制“人性化”,推动主动治理。“预警在前,处置在后。”小程序融合群众监督投诉功能,根据投诉频次和污染程度,将商户分为A级重点管控、B级一般管控、C级日常管控三级,分别设置“一周预警”“两周预警”“一月预警”提醒,督促商户主动清洗维护设备。截至目前,通过预警机制推动商户自主整改问题230余件,整改效率提升70%。

(三)治理成效“可视化”,惠及民生福祉。“线上线下联动,效果看得见。”金乡县采用“线上数据监控+线下执法检查”“人工巡查+智能分析”的复合模式,实时更新商户清洗记录,倒逼餐饮单位提升环保意识。目前,城区460家餐饮单位完成小程序注册,油烟达标排放率从原来的65%提升至92%,市民对空气质量满意度达98%,真正让“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成为常态。

上一篇: 下一篇: